2011年7月11日 星期一

BIM代理服務芻議 (5 / 8)

作者:數碼阿叔/柏基建築師,歲次辛卯年六月寫於台北

話說建築設計者導入 BIM 應用的門檻

有些人天真的以爲只要購買了 BIM 建模軟體回來,學會了構建三維模型就行了。這樣的想法偏差得太離譜啦!只會構建三維模型那是遠遠不够的,BIM 的重心在於那些嵌附在模型上的諸多 "建築資訊"。爲了符合建築行爲階段性應用的要求,對於模型中各種物件而言,在不同的階段需要嵌附不同等級的資訊,才能讓這些資訊及時發揮應有的效能。這些建築資訊的編碼和分類,事先都得仔細規劃其分享和流通的需要,凡此種種都不是只經由市面上那種短期補習班式的軟體操作訓練就能獲得的專業能力。不單設計單位得先期建立自身的標準作業程序,培養足够的 BIM 專業設計師,並且協同工作的設計單位相互間也得經過長期的磨合和互動,才可能發揮正常的工作能量和效率。

更重要的是操作資訊模型化的建築師和設計師,他們本身得擁有豐富的建築設計與工程現場經驗,熟知建築物內外各處的細部構造、施工方法和施作程序。如果建模人員的工程現場的經驗不足,直接會影響到建立的模型在建築專業上的可用性,剛入行的設計人員甚至只能做做最低層級的按圖構建裸模的工作。因此針對新進人員的教育訓練還需要包含提升建築專業能力和拓展專業經驗,這些都使得應用 BIM 的初期準備工作需要消耗一段不算短的培育時間,藉此逐步提高生産力。絕非什麽只需數小時就能使小白學會操作軟體建模那麽簡單,誤信這類誇張的廣告宣傳只會耽誤自己導入 BIM 的進度。

也有些人心裡在想,既然導入 BIM 需要高强度而持久的教育訓練,難免會影響到常態的生産力,那麽乾脆放牛吃草不去理會它,萬一接到了要求使用 BIM 的案件時,了不起採用且戰且走的方式慢慢培養 BIM 的作業能力。這種走險棋的做法在過程中可能會産生的是不帶資訊的建築模型和 bim (資訊不足的建築模型) 的結果,雖然建築資訊通常是配合階段性運用的需要逐步添加到模型裡,並非 "All or Nothing" 那麽極端。但是該有的必須要有,無資訊或資訊不足甚至於資訊冗餘都會導致 BIM 的運作中出現問題,即使設計者僥幸蒙混過去,那麽業主可就成了花錢的冤大頭。

在這裡我們可以歸結出一個事實:『設計團隊中的個別設計單位 (建築師和各專業技師) 爲了都能建立應用 BIM 的生産力,必須投入相當多的時間、金錢和人力物力,但其結果是沒有人能掛保證一定會導入成功。台灣的建築業大環境可以用地狹人稠來形容,地狹指的是可建土地太少,建設能量和案件數量都不多。人稠指的是設計單位超多,典型的僧多粥少。如果每個設計單位都爲應用 BIM 投入大量時間和金錢去培養生産力,却不見得都能雨露均沾的接到應用 BIM 的建築案件,將造成有限資源的嚴重浪費』。

下接《BIM代理服務芻議 (6 / 8)》「BIM代理服務公司的架構」

沒有留言:

創用CC授權條款

文章數碼阿叔/柏基建築師原創作品,以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Unported 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