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數碼阿叔/柏基建築師,歲次庚寅年臘月寫於臺北
BIM來也!我就是路我是光
當前,在我們這個社會上,如果誰想要扮演推手的角色,想要順利推動一種革命性的新工具或者新技術,光憑著四處宣示美麗的願景是絕對無法達成目標的。經過了金融海嘯和景氣持續低迷以後,大家都學會了秉持著守成不易的想法,行事變得保守因循,要求他們一下子改弦更張棄舊迎新,結果必然是沒人理你。因此最爲可行的方式就是把那些跟目標領域裡相關聯的一攬子協同作業單位統統都拖下水,告訴他們只要能跟著我走(follow me),今後大家就能耕者有其田,不再食無魚出無車。最好再搞個幾次論壇,找來幾位專家爲此背書,或弄幾件成功的案例(case study)來演示一番,顯現出在他們各自的專業領域裡真能有光明的前途和足够的利潤。
BIM亦如是,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的建築業界一直廣泛的運用PC級的二維CAD軟體作爲共同的製圖工具,迄今已經將近30個寒暑。雖然把這些二維CAD軟體應用在建築設計中的時候,因爲其本身的人機界面親和性先天存在著無法克服的缺點(關於這一點那些軟體公司多半不會承認的),使用的人雖然不甚滿意但還可以接受,建築業自動化的理想也就在小部份自動、大部份手工的狀態中沿用至今,多年下來大家也習以爲常,並且已經發展成建築業中相關各專業間共同遵循的一套游戲規則。
最近這幾年,就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忽然冒出來一個叫做BIM的東西,有人說它是將零散的建築資訊經由"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整合在一起,有人硬說它指的是一種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哪!推銷BIM的人說它是個好東西,是當前武林中傳聞的倚天劍屠龍刀,它的橫空出世將能解决目前建江湖中所存在的一切問題,化解所有的難題和矛盾。這個被說成震驚武林轟動萬教的神兵利器體現在新一代的CAD工具軟體上,賣軟體的公司說這是一種具備實現BIM能力的工具軟體,好東西當然得賣個好價錢,但是一定得讓掏出銀子買這種軟體的人感覺到物超所值,你說是吧?
暫且不論BIM是工具技術還是行爲觀念,根據數碼阿叔我這幾年來對BIM的粗淺認識,我也認爲用上BIM能有機會爲建築業界解决某些既有的"歷史遺留問題"。但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東西,許多能給我們帶來效益的措施和做法都可能在一些環節中産生副作用,重要的是我們得事先瞭解隱藏在這裡面的一些不足之處,才能有效的防杜或者適時的進行彌補。實際上,比較完整的BIM概念和整合性操作方法,是在晚近的四五年間出現的。在此之前,這麽多年以來即使沒有這個所謂BIM可資運用,我們的建築業界照樣把都市搞得高樓林立,因此在本質上這個BIM並不存在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只是藉著BIM可以讓我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那些被BIM業者所一再拿出來强調的什麽圖面不一致的失誤…等等現象,凡是真正在建築行業的第一綫工作過的人都很清楚,會發生這種狀况多半是設計者在出圖前沒有仔細核對圖面,所以設計者自己本身要擔負相當的失察責任,不能推說是人力所不能及的狀態。至於施工時無法掌握工期或者錯誤返工…等等問題,負責施工的營造廠在開工前製作施工計劃時,有責任根據自己的施作能力合理的制定相應的工期。同時施工者必須在施工前仔細讀圖,確實瞭解工程的每一處細節(俗話說把圖吃透),如果真的能貫徹這一點,圖說中有任何不一致、遺漏或錯誤的地方此時將無一遁形,應該向設計方要求厘清或者要求解釋。該怎麽做才能避免錯誤返工或者耽誤工期,這些都跟施工者的經營成本息息相關的,不宜概括承受或者一推了之,難道身爲一個負責任的專業施工廠商,會在沒有規劃施工細節的情况下就冒然去施作嗎?因此,對於發生錯誤返工這種情況,實際上雙方都有責任,相互推諉是不好的。
制度上並非沒有過濾的機制,如果該要把關的人能負責盡職,當然能避免掉很多不該發生的狀况。然而,人事!人事!只要有"人"摻和在裡面必然會有"事",任何團體裡總是有人夾在裡面打混的,否則也不會有機會讓人拿這些狀况來說事。許多個別事件的事後卸責之詞在今天被有意放大並且說成是一種普遍現象,拿這些用做推廣BIM的重要理由,我認爲這種心態不可取。
我不禁想問問,在運用了BIM之後,是否就能避免設計中的錯誤遺漏,是否就能保證上述這些問題不會再發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啦!)
一座建築物從開始規劃一直到最終拆除廢棄,在這整個建築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當中牽涉到很多不同參與方,他們之間有的搭台有的唱戲,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我的看法,真正能讓他們參與並且應用BIM的驅動力只有一個"錢"字,希望經由BIM能節省成本並且獲取最大的利益,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嗎?
最近這幾年,就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忽然冒出來一個叫做BIM的東西,有人說它是將零散的建築資訊經由"模型化"(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整合在一起,有人硬說它指的是一種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哪!推銷BIM的人說它是個好東西,是當前武林中傳聞的倚天劍屠龍刀,它的橫空出世將能解决目前建江湖中所存在的一切問題,化解所有的難題和矛盾。這個被說成震驚武林轟動萬教的神兵利器體現在新一代的CAD工具軟體上,賣軟體的公司說這是一種具備實現BIM能力的工具軟體,好東西當然得賣個好價錢,但是一定得讓掏出銀子買這種軟體的人感覺到物超所值,你說是吧?
暫且不論BIM是工具技術還是行爲觀念,根據數碼阿叔我這幾年來對BIM的粗淺認識,我也認爲用上BIM能有機會爲建築業界解决某些既有的"歷史遺留問題"。但是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東西,許多能給我們帶來效益的措施和做法都可能在一些環節中産生副作用,重要的是我們得事先瞭解隱藏在這裡面的一些不足之處,才能有效的防杜或者適時的進行彌補。實際上,比較完整的BIM概念和整合性操作方法,是在晚近的四五年間出現的。在此之前,這麽多年以來即使沒有這個所謂BIM可資運用,我們的建築業界照樣把都市搞得高樓林立,因此在本質上這個BIM並不存在非我不可的必然性,只是藉著BIM可以讓我們飛得更高、走得更遠。
那些被BIM業者所一再拿出來强調的什麽圖面不一致的失誤…等等現象,凡是真正在建築行業的第一綫工作過的人都很清楚,會發生這種狀况多半是設計者在出圖前沒有仔細核對圖面,所以設計者自己本身要擔負相當的失察責任,不能推說是人力所不能及的狀態。至於施工時無法掌握工期或者錯誤返工…等等問題,負責施工的營造廠在開工前製作施工計劃時,有責任根據自己的施作能力合理的制定相應的工期。同時施工者必須在施工前仔細讀圖,確實瞭解工程的每一處細節(俗話說把圖吃透),如果真的能貫徹這一點,圖說中有任何不一致、遺漏或錯誤的地方此時將無一遁形,應該向設計方要求厘清或者要求解釋。該怎麽做才能避免錯誤返工或者耽誤工期,這些都跟施工者的經營成本息息相關的,不宜概括承受或者一推了之,難道身爲一個負責任的專業施工廠商,會在沒有規劃施工細節的情况下就冒然去施作嗎?因此,對於發生錯誤返工這種情況,實際上雙方都有責任,相互推諉是不好的。
制度上並非沒有過濾的機制,如果該要把關的人能負責盡職,當然能避免掉很多不該發生的狀况。然而,人事!人事!只要有"人"摻和在裡面必然會有"事",任何團體裡總是有人夾在裡面打混的,否則也不會有機會讓人拿這些狀况來說事。許多個別事件的事後卸責之詞在今天被有意放大並且說成是一種普遍現象,拿這些用做推廣BIM的重要理由,我認爲這種心態不可取。
我不禁想問問,在運用了BIM之後,是否就能避免設計中的錯誤遺漏,是否就能保證上述這些問題不會再發生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啦!)
一座建築物從開始規劃一直到最終拆除廢棄,在這整個建築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當中牽涉到很多不同參與方,他們之間有的搭台有的唱戲,都扮演著特定的角色。我的看法,真正能讓他們參與並且應用BIM的驅動力只有一個"錢"字,希望經由BIM能節省成本並且獲取最大的利益,除此之外,還有別的嗎?
未完,接續下一篇博文【BIM是誰的菜?】(2/4):《誰從BIM裡獲取了效益?》
1 則留言:
請問阿叔你本人用的BIM的系統是那一家的,是否可以聯絡聊聊。我的辦公室直撥電話:02-27258465 臺北市建築管理處林工程員銘驊
張貼留言